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cathyhorner.com
邮 箱:admin@aa.com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没想到今年的年增跨年妖股是工商银行。”
社交平台上,长万不少股民如此调侃。亿存银行银行淄博市某某矿山设备有限公司2024年12月25日,不买工商银行A股市值一度超越中国移动,年增问鼎A股。长万而拉长时间维度,亿存银行银行工商银行2024年的不买股价涨幅高达52.39%,市值增长高达6952.62亿元。年增
普涨,长万新高,亿存银行银行跑赢大盘,不买银行股在2024年开启“狂飙”。年增Wind数据显示,长万从年初算起,亿存银行银行截至12月31日收盘,银行板块指数涨幅43.53%,远超沪深300(涨幅14.68%),并创下近十年来最大涨幅。
其中,27只个股涨幅超过30%,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1只银行股年内累计涨幅则超过50%。总体看来,2024年A股银行股市值增长超过3.5万亿元。
以持续上涨的姿态登上热搜,银行股为什么获得如此热捧?
图/图虫创意“狂飙”背后的稳健底盘
回望2024年,银行股的强劲走势,成为A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Wind数据显示,2024年42只A股银行近乎全线累计处于上涨状态,淄博市某某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仅兰州银行一只个股微跌1%左右。其余41只个股中有40只银行股累计涨幅超过10%。
具体来看,涨幅超过50%的有11家,包括5家城商行、2家股份行、2家农商行以及2家国有行。其中,上海银行涨幅最高,达到68.98%,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累计涨幅均超60%。
不仅是市值冲高的工商银行,多家国有大行股价年内屡创历史新高。农业银行涨超54%、中国银行涨幅为45.24%、建设银行涨幅为42.43%、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涨幅分别为42.16%、37.55%。“中农工建”四大行2024年市值涨幅之和超过21000亿元。
岁末年初,银行股再次发力。12月23日至12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连续三日在盘中创下历史新高;12月31日,202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银行股再度新高不断,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盘中均创历史新高。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2024年A股银行板块持续走强背后,银行股稳健的特性成为关键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绩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稳定的环境下,银行股的表现通常较为稳健。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教授陆岷峰进一步解释,一方面,银行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顺周期属性,经济稳中有进为金融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银行业受到严格的监管,优质银行具有较强的安全垫,其基本面具有中长期的稳定性。
稳健体现在上市银行的业绩表现。以42家A股上市行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42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49%。拉长时间维度,2021年至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万亿元、2.06万亿元、2.09万亿元。
凭着稳健特性,银行股成低风险偏好资金抱团的标的。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在险资前十大重仓股中八只个股均为银行股;另据媒体统计,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和“国家队”(中央汇金、中央汇金资管和证金公司)这三大长线资金重仓的155家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板块最多,达到36家,占比为23%。
此外,指数基金偏好大盘权重股,随着宽基指数、红利指数和行业指数挂钩的ETF发行热度不减,银行股作为其中重要的成分股收获了大量来自被动基金的资金流入,获得增持。
中信证券表示,银行股高股息、低波动和稳健的经营风格,使其在市场震荡时期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尤其是在年底和年初,保险资金的增配预期更进一步强化了银行股的吸引力。
存银行不如买银行?
从投资角度看,银行股分红率吸引人的特点,也是其在2024年走牛的重要原因。
2024年以来,关于倡导分红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新规、分红手续费调降等举措。其中于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
在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A股银行中期分红持续加码。根据各家银行发布的中期分红公告,国有行的中期分红多数将在2025年1月发放。2024年末至2025年初进入机构资金配置窗口,对于部分看中红利的投资者而言,需要在派发最后交易日前买入对应股票,因此会造成市场一定抢筹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衍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分红是更为确定的收入来源。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政策为银行资产配置和负债端管理带来了新机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计划中期分红,拟派息金额超2500亿元。其中,包括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的中期分红已实施完毕,分红金额合计约300亿元。
高股息策略的走红,其实与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尤其是进入2024年,在当前存款和理财收益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银行的股息率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甚至市场有了“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的说法。
与存款利率带来收益的原理相似,银行股息率是指银行每年每股分红与股票市场价格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从公司分红中获得的收益率。
据国盛证券金融团队计算,当前国有五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66%,对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利差为2.96%,对长期配置资金更有吸引力;另据Wind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5家股息率超过5%。
对比之下,银行股的股息率甚至已经大幅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拥有显著的投资价值。
过去的一年,低利率风暴持续来袭,国有大银行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利率,直接宣告“2%利率”的时代正式结束。以工商银行为例,经过最新一期调降,该行3个月、6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降至0.8%、1.00%、1.10%、1.20%、1.50%和1.55%。
不仅是存款利率,伴随着市场利率迭创新低,理财资产的收益率空间逐渐狭窄。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存续开放式固收理财产品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已降至2.98%,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96%。
还能继续“狂飙”吗?
而银行股的第三层上涨逻辑,在于政策面的市值管理预期。
银行股其实饱受低估值之苦,这体现在银行股的集体“破净”。所谓“破净”,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值。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收盘,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市净率均在1以下。
王衍行介绍,历史上,银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增速放缓的问题,导致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持保守态度。加之银行股市值盘面较大,股价上涨需要更多流入资金来推入,这都成为导致银行股长期破净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市值管理相关政策出台,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大范围破净板块注入新的上涨动力。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
只是,对于被低估已久的银行股来说,修复估值、走出破净依然需要一个过程。
在余丰慧看来,长远来说,如果银行业能够维持良好的经营状况,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并且市场对于银行业的预期持续乐观,那么银行股走出“破净”将指日可待。不过,短期内由于市场情绪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一过程会有所波动和充满不确定性。
陆珉峰进一步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短期来看,银行股估值修复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和稳定的分红收益率吸引长线资金;但要想长期摆脱“破净”状态,银行要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业务转型上取得突破,“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银行股都是白马股”。
诚然,银行股虽然较为稳健且高股息诱人,可对于投资而言仍要面临一定风险。
对此,王衍行提醒道,投资者投资银行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的变化以及上市银行的财务质量。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质量、摆脱区域经济掣肘,仍是未来的重点。
尽管近年来股价走势欣欣向荣,但一个不争事实是,从经营层面而言,银行业正在面临净息差缩窄、费率下降、客户风险偏好走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挑战。
尤其是近两年以来,虽然业绩表现稳定,但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经进入底部区间,这体现在越来越缩紧的净息差。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息差收入是主要的收益来源,净息差收窄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披露净息差为1.53%,环比略降1个基点,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基点,偏离了1.8%的警戒线水平。
具体看,2024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历经3次大幅度下调,1年期LPR累计下行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行60个基点,叠加存量住房贷款利率调降,都对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形成明显拖累。
这直接导致作为银行主营业务的利息净收入普遍负增长。从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经营数据来看,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合计为3.12万亿元,同比下降3.19%,降幅较上半年减少21个基点。42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
“面对种种挑战,银行需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以增强市场信心,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提升竞争力,并依赖监管优化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基本面支撑。”陆珉峰说道。
当经营压力与上涨动力并存,2025年银行股又将走向何方?
(本文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
《大行领涨、险企复苏,银行保险股迎辉煌之年》,2024-12-31,财经
《银行股狂欢:存银行不如买银行?市值飙升3.5万亿,13家股价涨超五成》,2024-12-30,时代周报
《资本市场“长钱”回来了,投资重点转向绩优、高息股》,2024-12-31,银柿财经
作者:于盛梅